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检察院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阅读:0发布时间:2020-11-16

2018年以来,区检察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和市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确立一六向前工作思路,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为主线,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为着力点,以打造前锋未检品牌为抓手,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为全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一定努力。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办理好刑事案件,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特点

2013年新区成立以来,区检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5579人,批准逮捕46人,起诉51人,开展亲职教育70人次,对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开展帮教考察22人次,帮助22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回归社会。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犯罪类型多样,盗抢案件占比较高。区检察院受理的55件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共涉及盗窃、抢劫、强奸、聚众斗殴、贩卖毒品等14种不同类型犯罪,其中盗抢类案件31件,占比高达56%;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类型案件共13件,占24%;贩卖毒品、放火、诈骗等偶发类型案件共计11件,占20%二是未成年人结伙犯罪现象突出。79名涉案未成年人中,结伙作案的有49人,约占涉案未成年人总数的62%,其中包含未成年人之间相互结伙作案,也包含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结伙作案,大多数情况下系成年人带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三是涉案未成年人多为农村户籍,犯罪地多在城市。79名涉案未成年人中,60名为农村户籍,约占涉案未成年人总数的76%,其中在城市作案的约占90%,大多数未成年人是从农村入城市实施犯罪活动。四是涉案未成年人多为叛逆期少年。72名未成年人犯罪时年龄为16-17周岁,约占涉案未成年人总数的91%,未成年人处于青春叛逆期,懵懂无知、莽撞无畏容易误入犯罪歧途。五是涉案未成年人辍学、无业居多。79名涉案未成年人中,6名为在校学生,25名为普通务工人员,48名为辍学待业人员。其中,辍学、无业人员约占涉案未成年人总数的61%六是涉案未成年人多为留守儿童或成长在单亲家庭。79名涉案未成年人中,20名成长在单亲家庭,55名从小便是留守儿童,不完整的家庭和缺乏父母监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落实好专人专办,构建一体化工作机制

最高检、省检察院、市检察院单设了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区检察院结合自身实际,在第一检察部内设未检工作组,确定了3名具有未成年人司法理念、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业务质素较好的检察人员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犯罪预防、司法保护等工作,实现未检案件专人专办、专人专职。目前,正在设计打造独立的未检办案工作区。近年来,区检察院始终坚持少捕、慎诉、少羁押原则,积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在办案中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利,做好双向保护,既全面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又用心关爱未成年被害人。2018年至20206月,区检察院针对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6人次,开展司法救助8人次,救助金额6万元。同时,区检察院建立了未检案件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机制,由同一检察人员全程负责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公诉、开展法律监督、犯罪预防及跟踪帮教工作。既有利于承办人全面了解案情,提高办案质量;又有利于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开展全程帮教工作。

(三)开展好亲职教育,预防涉案未成年人再犯罪

办案发现,每一名未成年人犯罪都存在深刻的家庭原因,针对涉案家庭开展亲职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再犯罪有积极作用。2018年以来,区检察院坚持以走访调查和情况评估为基础,因材施教制定亲职教育方案,通过社会调查、走访亲朋乡邻、与侦查人员沟通、与未成年人交流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其家庭背景、监护教育情况。截至20206月,区检察院共对40名涉案未成年人监护情况开展调查,结合未成年人不同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监护教育等因素,客观评估监护人监护职责履行情况,制作有针对性的主题亲职教育方案。共对18名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开展一对一亲职教育,对22名未成年及其监护人开展集中亲职教育。通过释案说法,以矫治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和预防再犯罪为重点,帮助监护人增强责任意识,从而降低未成人再犯罪率。2018年以前,区检察院共受理2件未成年人再犯罪案件,该2名未成年人皆因无家长监管或监管不力导致再犯罪;2018年至今,区检察院暂未收到未成年人再犯罪案件。

(四)利用好教育基地,开展百场普法进基地

区检察院依托全市检察机关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优势,积极对接教育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有序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基地,接受法治熏陶。以快乐追梦为主题,引导青少年通过现场参观、互动体验、询问答疑等方式,在科技体验中学习法治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截至20206月,区检察院共接待学校师生参观422000余人次,组织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参观4100余人次,有效发挥了基地普法教育能效,帮助未成年人学法守法,远离犯罪。20194月,基地被省司法厅、依法治省委员会评选为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五)挑选好主题形式,推进百场送法进校园

区检察院持续开展检察官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加强与辖区内学校的协作配合,指派8名员额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长期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在每年开学季、儿童节”“禁毒日等时间节点,进校开展法治宣传,通过专题讲座、有奖问答、畅谈学习感言等方式增强在校学生的学法意识。2018年至20206月,共开展检察官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15场,受益师生近7000人次。开展前检普法说唱进校园活动,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配乐说唱方式,将青少年教育、权益保护、常见犯罪预防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说唱节目未小检和她的检察官妈妈,结合疫情防控推出的学生在校防疫指南新媒体作品,先后被学习强国平台、四川法治报抖音号、四川检察官微、广安政法官微等20余个平台转发,在辖区内26所学校滚动播放,观看学生近千人。

(六)制定好帮教方案,携手“百名青少年共追梦”

通过办案和进基地”“进校园等活动,关注一百名以上品学兼优、但遇到一定困难或涉刑事案件需要帮助的青少年,结合工作实际,为每一名青少年建立一份档案,制定好帮教方案,确定专人持续跟进帮教,并借助团委、关工委、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帮助其解决困难,努力圆梦。区检察院选拔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员额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成立专业的护梦团队,参与跟踪帮教涉案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正道,帮助青少年实现人生梦想。疫情期间,区检察院通过远程视频等方式教育督促某某、刘某某等3名涉案青少年遵守防疫规定,努力学习技能,重新回归社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检察院未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未检”工作经验不足,检察干警素能有待提高。区检察院将未检工作作为品牌打造始于2018年,较之全省、全市先进地区,我们起步晚、推进慢,囿于编制少、被抽调人数多,法治教育基地运行、司法保护与犯罪预防常态化开展力不从心。二是各单位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面工作合力有待加强。检察、公安、法院、教体、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单位都在教育、保护未成年人方面有不同职能,但力量分散,协作不够。例如校园法治宣讲,各单位每年都会开展一定的校园宣讲活动,缺乏有效统筹,重复和疏漏现象同时存在。三是检察机关法治教育基地未能充分发挥能效。基地运营所需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目前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交通制约基地发展,前锋城区学生前来参观尚且不便,更难以保障其他区县和本辖区乡村学生;基地宣传力度不够,知晓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广大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区检察院将积极履行职责,努力为全区青少年护梦,帮助圆梦一是充实护梦团队力量,持续开展三个一百活动。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公益人士等各界力量成为护梦使者,广泛招募护梦志愿者,借助使者志愿者的力量持续推进百场普法进基地 百场送法进校园 百名青少年共追梦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实现人生梦想。二是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2020年,区检察院将持续牵头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公安、法院、教体、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各单位力量,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牵头起草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方案,报区委政法委印发,统筹各方力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是申请专项资金,聘用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管理。为保障法治教育基地有效运营,充分发挥基地的法治教育能效,拟报请区政府纳入统筹管理或给予专项资金预算用于支持、保障基地日常维护和管理,聘用专业人员负责基地日常运维、引导参观及解说。四是争取各界支持,提升宣传实效,推广未检品牌。借助媒体等力量,积极向社会大众宣传法治教育基地,提高基地和前锋“未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基地既有设备设施,建造具有前锋特色和犯罪预防功能的追梦乐园”“未检”办案区。总结“未检”典型案事例,切实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未成年人是亿万家庭的寄托,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区检察院将继续在区委和市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和各位代表的关心支持下,奋力作为,追赶跨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检察院

                                                        2020728